自1995年至今国外的茶市场确实在缓慢成长, 然而市场依然是被加了香精或是使用精油的加味茶为主. 市场在成长, 虽然加味茶的佔有率与成长率更大更快, 但是我确实也观察到对优质茶的需求也在开放成长之中.速度虽然慢, 但是成长的曲线是存在的,对进口商来讲他们以利润优先,压低购买价,低价出售,求量为主,但是对逐渐在成长的茶饮爱好者他们关心的是健康, 长见的问题在 ”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现实品牌建立, 如何立信与持续经营的战略挑战。
但是若是对基本品质没有基本瞭解的情况之下,可以想像,消费者很容易被误导。因为许多消费者仍然无法分辨纯真的茶香以及加了香精香料茶之间的差异性。
拿一个臺湾的金萱乌龙来说,一个对”乳” (ㄖㄨ三声) 字拼音的误会造就了以为加了牛乳(ㄋㄞ 三声) 香料浓郁的“牛奶乌龙”就是最好品质的乌龙。这只是一例。也曾接触许多国内的饮茶人误以为伯爵红茶比国内的红茶好,而不知那是加了香精的红茶。诚实标示产品内含物是一个法律与道德的问题。
前阵子在看一本国外的花草茶书籍时,虽然那位英国作者是专精精油, 然而在书中有也提到慎用精油的必要,在书中作者有提到这些年有许多好动儿 (ADHD, ADD) 的产生似乎与食物与饮料中使用香精与长期过量食/饮用有相当的关联.但是书中并未提到国 外哪些单位或是专家有做这方便的研究。
不知国内有没有哪一个单位有对香精或精油食用长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研究报告? 因为这类研究报告会对在国外推广中国精品优质纯茶突破价格瓶颈会很有帮助。
这麽多年来不是没有想到到国内参加茶艺师或茶评审的考证, 一来是不知有哪些严谨的单位在哪时有办类似课, 二来我对市间那些课程是真的有扎实的学术基础不是很清楚。 与其因渴望学习而被误入丛林不如谨慎行之, 所以我选择漫长的不断的品比, 自省与自修方式深入学习. 更重要的关节点是,我所面对的市场是国外而不是国内. 所以国内的证书对我来说虽然是很有吸引力, 那可以验证我的我对茶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肯定, 但是这些证书在国外没有相对应的教育单位会认同, 所以也没有绝对必要性与紧急度。
目前在国外确实有一些人与个人办的茶课, 绝大多数是短期, 拿了一份 Tea Sommelier 的证书却依然无法分辨纯茶与加味茶的区别, 因为有许多是以低挡次或是加味茶为学习标的物。 所以几年前我决定在我协会的架构下成立中华茶学院, 就以中国精品质优纯茶为根本. 对在国外推广中国精品茶的我, 认为更重要的是能有正确的资讯, 正确的态度与方法学习茶与分享茶知识。
多年前我也曾跟范老师坦白表达, 我很感激与尊重他们80年代在台湾一些爱茶与珍惜茶文化的前辈为復兴中华茶文化所做的传承的投入与努力, 因为他们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然而当时他们为了能想把中华茶文化的传承与日本茶文化的差异做区隔 ( 因为日本已经成功的把”茶道 Cha Dao”两字植入外国人的认知) 所以创建了”茶艺Tea Art”二字, 而这”茶艺”二字也间接的造就了今日茶艺界的乱象。 反观这三十多年来中国传统茶文化由台湾再回故地復甦与发芽, 似乎造就了市场更努力的在茶艺两字上营造文化市场. 优美的服饰, 漂亮花俏的泡茶姿势, 其中又有多少与茶有关呢?
为什麽我们的茶艺虽好看却不入人心? 麽这麽多年来在国外甚至经常有外国人问我 “啊, 你们中国也有茶文化?” 没错, 这些年来到中国旅游或是公干的人数有增加, 但是还有更多的人是对我们中国或是不了解或是带有有色眼镜来评断我们. 这些挑战激励我自1995年开始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警惕必须严格面对与处理的挑战。